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阳光政务 >> 政策法规 >> 政务服务 >> 法律法规 首页 >> 阳光政务 >> 政策法规 >> 政务服务 >> 008001001001 d95766f6-40d5-47af-ac38-c6d556b7c62e

全国经济普查条例

浏览: 【字体:

全国经济普查条例

 

 2004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5号公布 根据2018年8月11日《国务


院关于修改〈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全国经济普查,保障经济普查数据的准确性


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经济普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


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第三条 经济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


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四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体经营户应当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本条例的规定,积极参与并密切配合经济普查工作


  第五条 各级宣传部门应当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户外广告等媒


体,认真做好经济普查的社会宣传、动员工作。


 第六条 经济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


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经济普查经费应当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从严控制支出。


 第七条 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标准时点为普查年份的12月31日。


              第二章 经济普查对象、范围和方法


 第八条 经济普查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


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第九条 经济普查对象有义务接受经济普查机构和经济普查人员依法进行的调

查。

 经济普查对象应当如实、按时填报经济普查表,不得虚报、瞒报、拒报和迟报经


济普查数据。

 经济普查对象应当按照经济普查机构和经济普查人员的要求,及时提供与经济普


查有关的资料。


 第十条 经济普查的行业范围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涵盖的行业,具体行业分


类依照以国家标准形式公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执行。


 第十一条 经济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但对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生产经


营情况等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经济普查应当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


        第三章 经济普查表式、主要内容和标准


 第十二条 经济普查按照对象的不同类型,设置法人单位调查表、产业活动单位

调查表和个体经营户调查表。


 第十三条 经济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


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



 第十四条 经济普查采用国家规定的统计分类标准和目录。


             第四章 经济普查的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国务院设立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国务院经济普查领导小组


负责经济普查的组织和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统计局,具体负责经济普查


的日常组织和协调。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应当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认真做好相关工作


 第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按照国务院经


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规定和要求,具体组织实施当地的经济普查工


作。

 街道办事处和居(村)民委员会应当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做


好经济普查工作。


 第十七条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设立经济普查机构,负责完成国


务院和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定的经济普查任务。



 第十八条 大型企业应当设立经济普查机构,负责本企业经济普查表的填报工


作。其他各类法人单位应当指定相关人员负责本单位经济普查表的填报工作


 第十九条 地方各级经济普查机构应当根据工作需要,聘用或者从有关单位商调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各有关单位应当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普查指导员和


普查员。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应当身体健康、责任心强并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

 第二十条 聘用人员应当由当地经济普查机构支付劳动报酬。商调人员的工资由


原单位支付,其福利待遇保持不变。


 第二十一条 地方各级经济普查机构应当统一对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进行业务培


训,并经考核合格后颁发普查指导员证或者普查员证。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在执行


经济普查任务时,应当主动出示证件。


 普查员负责组织指导经济普查对象填报经济普查表,普查指导员负责指导、检查


普查员的工作。

 第二十二条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有权查阅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


户与经济普查有关的财务会计、统计和业务核算等相关原始资料及有关经营证件

有权要求经济普查对象改正其经济普查表中不确实的内容。



 第二十三条 各级经济普查机构在经济普查准备阶段应当进行单位清查,准确界


定经济普查表的种类。


 各级编制、民政、税务、市场监管以及其他具有单位设立审批、登记职能的部


门,负责向同级经济普查机构提供其审批或者登记的单位资料,并共同做好单位清


查工作。

 县级经济普查机构以本地区现有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基础,结合有关部门提供的单


位资料,按照经济普查小区逐一核实清查,形成经济普查单位名录

 第二十四条 各级经济普查机构应当按照清查形成的单位名录,做好经济普查数


据的采集、审核和上报等工作。


 法人单位填报法人单位调查表,并负责组织其下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填报产业活动


单位调查表。

 第二十五条 各级经济普查机构和经济普查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调查、报告、监督


的职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

   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人对经济普查机构和经济普查人员依法提供的


经济普查资料不得自行修改,不得强令或者授意经济普查机构、经济普查人员篡改


经济普查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

                  第五章 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


 第二十六条 经济普查的数据处理工作由县级以上各级经济普查机构组织实施。


 国务院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提供各地方使用的数据处理标准和程序。


 地方各级经济普查机构按照国务院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要求和标准进


行数据处理,并上报经济普查数据。


  第二十七条 经济普查数据处理结束后,各级经济普查机构应当做好数据备份和


数据入库工作,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并强化日常管理和维护


更新。

  第二十八条 地方各级经济普查机构应当根据国务院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


统一规定,建立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并对经济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


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


  第二十九条 国务院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经济普查数据的质量抽查


工作,抽查结果作为评估全国及各地区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主要依据。


 各级经济普查机构应当对经济普查的汇总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和综合评估。


                 第六章 数据公布、资料管理和开发应用


  第三十条 各级经济普查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发布经济普查公报。


 地方各级经济普查机构发布经济普查公报应当经上一级经济普查机构核准。

  第三十一条 各级经济普查机构应当认真做好经济普查资料的保存、管理和对社会公众提供服

务等项工作,并对经济普查资料进行开发和应用。

  第三十二条 各级经济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在经济普查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和经济普查

对象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应当依法履行保密义务。

  第三十三条 经济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经济普查的目的,不作为任何

单位对经济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

                              第七章 表彰和处罚

 第三十四条 对在经济普查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由各级经济普查机构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五条 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自行修改经济普查资料、编造虚假数据或者强令、授

意经济普查机构、经济普查人员篡改经济普查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的,依法给予处分,并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通报。

经济普查人员参与篡改经济普查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

正,依法给予处分,或者建议有关部门、单位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六条 经济普查对象(个体经营户除外)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

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予以通报;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

家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处分:

 (一)拒绝或者妨碍接受经济普查机构、经济普查人员依法进行的调查的;

 (二)提供虚假或者不完整的经济普查资料的;

 (三)未按时提供与经济普查有关的资料,经催报后仍未提供的。

 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

的,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个体经营户有本条第一款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各级经济普查机构应当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对经济普查中单位和个人违

法行为的检举和监督,并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